贵州麻江:万担烤烟奏响春耕奋进曲
字体:大 中 小 |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| 视力保护色: |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在黔东南州麻江县,各乡镇烟区早谋划、早安排、早落实,用辛勤劳作拉开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。
宣威镇笔架村烟农使用旋耕机进行土地翻犁。
农机农艺深融合,绘就科技春耕图
“轰隆隆、轰隆隆……”走进麻江县宣威镇的烟田里,旋耕机的轰鸣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春耕乐章。
“以前翻犁土地都是靠牛,耕层较浅且土壤板结,部分烟苗根系发育不良,导致烟叶产量和质量偏低。现在用上了这个小型旋耕机,在减少用工成本的同时还实现了烟田深翻,大大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,为根系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。”说起烟田翻犁的变化,宣威镇烟农李德贵滔滔不绝。
近年来,麻江县以“农机农艺融合”为核心,着力构建“标准化生产+机械化作业”体系,通过举办现代化农机具现场培训会,聚焦烟田耕整地、起垄、田间管理等环节,推进农机再改造,提升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,实现农机农艺深度融合,助力春耕生产。
“之前很多烟农起的垄体高度低,饱满度差,垄体单薄、矮小,影响了烟株根系的生长。我们现在通过对已有的起垄设备进行改造,调整整形器底部和顶部的尺寸,从而增加泥土的翻整面积,提高垄体高度和饱满程度,为根系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。”麻江县烟叶管理股罗传芳一边指导起垄作业一边介绍。
据了解,麻江县结合烤烟生产实际,已投入使用改造后的起垄整形器120余台(套),垄体饱满,垄面平整,增强垄体保水保肥能力,有利于烟苗根系下扎和伸展,为提升烟叶质量打下坚实基础。
育苗工作人员进行剪叶。
集约育苗破土出,大棚催生吐新绿
“苗好七分收。通过集约育苗的方式,不仅省工省时,还从根本上降低了苗期土传病害的发生,确保棚内烟苗整齐健壮,有利于推动麻江烤烟生产的标准化发展。”杏山烟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灿彬告诉笔者。
走进滥坝村烤烟育苗基地,整洁的育苗大棚里一股融融暖意迎面袭来。放眼望去,苗床上的育苗盘整齐排列,烟苗倔强地探出嫩绿的脑袋,吐露着勃勃生机。2025年,麻江县共有四个育苗点,23个中棚,3个四连体大棚,服务农户73户。
“现在都是由合作社统一育苗、统一管理,拿到我们手上的烟苗长得整齐,根系也好,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,让我们种得放心、种得省心。”烟农熊育卫笑着说。
近年来,麻江县积极探索烟叶产业优势,以“合作社+烟农+技术员”专业化烟叶生产模式为导向,构建以合作社为中枢纽带、烟农为生产主体、技术员为智慧支撑的三维联动机制,力争通过集约化育苗、专业化移栽等措施提升烟叶种植品质。
谷硐镇乐埠村烟农在垄体上打孔。
壮苗入穴孕金叶,精准移栽创丰年
四月春雨后,农家移栽忙。连日来,麻江县各乡镇烟农们抢抓“墒”机,不误时令,掀起了一股烟叶移栽热潮。往田间走去,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,烟农们正忙着定距、打穴、放苗、浇水,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,一排排垄体在阳光的沐浴下整齐排列,春耕移栽工作正热火朝天进行着……
“打穴时,株距控制在50-55㎝,尤其要注意打孔的深度,太深太浅都不利于烟株的生长。移栽时,要选择无病壮苗,烟苗整体要低于井窖口2-3公分,这样热天热不着,冷天冷不着。”烟技员敖建军正在向烟农讲解移栽技术要点。
移栽是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。为确保烤烟精准移栽工作的顺利推进,麻江县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严把壮苗移栽关,坚持“先大苗后小苗,先壮苗后弱苗”原则,成立专业移栽技术服务队,提供施肥、起垄、覆膜、移栽等专业化服务,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种植问题,全面提高烤烟生产质效。
“今年合作社通过电话预约的方式将烟苗精准发放到我们手里,还将烟苗配送到烟田里。”烟农杨光勇蹲在烟田边,粗糙的手指轻轻拨开一株烟苗的嫩叶,“你瞧,我们这个苗子根茎壮实得很,成活率至少在95%以上。”
下一步,麻江县将加强烤烟田间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,不断完善烟叶生产服务体系,指导烟农认真做好后续揭膜、培土、施肥等工作,让“致富苗”真正成长为乡村振兴“黄金叶”。(龚涛 龙旭 甘定举)
相关阅读
- 兴义烤烟移栽工作全面完成 2025-05-19
- 贵州麻江:万担烤烟奏响春耕奋进曲 2025-05-06
- 贵州岑巩:烟叶覆膜焕生机 2025-04-21
- 黔东南镇远:多维赋能 奏响春之奋进曲 2025-04-07
- 贵州岑巩:科技赋能助春耕 产业融合绘“丰”景 2025-03-24